【DSE公民科】公民科教師料逾9成首屆考生達標 3成題目「送分」要求遠低於通識科
撰文: 馮琪雅
發布時間: 2024/04/16 19:33
最後更新: 2024/04/16 23:57
文憑試(DSE)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日(16日)開考,3大必答題全涉及國情及民教育,分別關於中國教育、人工智能安全,及教育局推行國民國安教育。有公民科教師分析,全卷有3成分數猶如「送分」,料達標率超過9成,高於通識科合格率,另有教師料首屆試題「試水溫」,首設多項選擇題全數可靠常識作答。今年亦未見通識科「立場題」,有教師認為需靠其他科目或活動加強訓練學生慎思明辨。
公民科評級只有「達標」與「不達標」,由任教通識科過渡至公民科的北角協同中學副校長黃中偉表示,首屆公民科達標率料高於去年通識科約9成的第2級比率,分析首屆公民科試題有約13分猶如「送分」,已佔全卷3成分數,個別短答只需列舉其中兩個國家安全重點領域,亦相當淺易,除非考生犯下純抄資料的大錯,或無溫書而不知哪個是大灣區城市,才有可能不達標。
身兼公民科教師的聖士提反堂中學助理校長徐曉琦指,試題涉及議題包括中國教育與綜合國力、資訊素養與國家安全,以及國民教育,跟學生的常識及生活關係密切。該校公民科主任姚志偉進一步分析,試題分布較側重涵蓋國家及香港的主題一及二,關於人工智能安全的第2題,亦是跨主題同時涉及主題3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」及國家安全,認為試卷從國家出發係正常,因公民科課程冀讓學生關心國家及本地時事,且高中生涯大部分時間在教授主題一、二。
公民科課程理念包括培養學生「成為能夠慎思明辨、理性思考、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」,黃中偉分析首屆題型,全卷有2個分題要求考生「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」解釋題目指定的看法,另考問教育上應用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正反影響,只需利用資料推敲答案,亦未見通識卷常現的立場題,相比通識科要求具說服力的論證簡單得多。他指出,現時公民科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國家、香港發展及全球議題,並非用作培養學生高階思維,故需靠學校自行透過其他科目或活動培養。
姚志偉則說,該校仍會透過公民科滲入教授學生表達立場,而首年未見樣本試卷出現的「有多重要」題型,涉及正反立論技巧,雖難料明年會否出現,但該校仍會教下屆考生應對。
回顧首批公民科學生在中四級無教科書用,黃中偉指當時須利用教育局簡報自製教材,將文字變成有趣教學內容,不少學校亦準備較艱深的模擬試卷迎戰首屆考試,幸試卷出爐後發現「答題技巧不太重要」,形容是「派咗定心丸」,該校未來會轉投更多時間推動互動教學,提高課堂趣味性,減少操練應試技巧。
根據考評局提供「考核簡介」,第1題關於中國教育發展及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,主要涉及主題二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」中「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」的課題,考生須運用到相關知識如改革開放、人民生活素質的轉變與提升等作答;第2題是人工智能的應用與資訊素養,主要涉及主題三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」中「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」的課題,考生須運用資訊科技發展、人工智能的應用情況、新興科技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、資訊素養等例子。第3題則是有關香港學生認識國家的學習活動與國民份認同,主要涉及題一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中「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」的課題,考生須運用國家的象徵、國民身份認同、歸屬感等相關知識作答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